第一部分 电磁兼容性原理与设计
1.电磁兼容性的基本概念
电磁兼容性是一个新概念,它是抗干扰概念的扩展和延伸。从最初的设法防止射频频段内的电磁噪声、电磁干扰,发展到防止和对抗各种电磁干扰。进一步在认识上产生了质的飞跃,把主动采取措施抑制电磁干扰贯穿于设备或系统的设计、生产和使用的整个过程中。这样才能保证电子、电气设备和系统实现电磁兼容性。
1. 1 电磁兼容性的概念
A、电磁噪声与电磁干扰
电磁噪声是指不带任何信息,即与任何信号都无关的一种电磁现象。在射频频段内的电磁噪声,称为无线电噪声。由机电或其他人为装置产生的电磁现象,称为人为噪声。来源于自然现象的电磁噪声,称为自然声。
电磁干扰则是指任何能中断、阻碍,降低或限制通信电子设备有效性能的电磁能量。由大气无线电噪声引起的,称为天线干扰。由银河系的电磁辐射引起的,称为宇宙干扰。由输电线、电网以及各种电子和电气设备工作时引起的,称为工业干扰。
B、电磁兼容
电磁兼容性是指电子、电气设备或系统在预期的电磁环境中,按设计要求正常工作的能力。它是电子、电气设备或系统的一种重要的技术性能。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① 设备或系统应具有抵抗给定电磁干扰的能力,并且有一定的安全余量。
② 设备或系统不产生超过规定限度的电磁干扰。
从电磁兼容性的观点出发,电子设备或系统可分为兼容、不兼容和临界状态三种状态:
IM=Pi-Ps(dB) 式中:IM -------电磁干扰余量 Pi-------干扰电平 Ps-------敏感度门限电平
当Pi>Ps 即干扰电平高于敏感度门限电平时,IM>0,表示有潜在干扰,设备或系统处于不兼容状态
当Pi表示设备或系统处于兼容状态.当Pi=Ps 即干扰电平等于敏感度门限电平时,IM=0,表示设备或系统处于临界状态。
1. 2 电磁兼容性常用术语
根据国家标准GJB—85《电磁干扰和电磁兼容性名词术语》选择一部分,供参考
① 一般术语
设备(Equipment)——作为一个独立单元进行工作,并完成单一功能的任何电气、电子或机电装置。
分系统(Subsystem)——从电磁兼容性的角度考虑,下列任一状态都可认为是分系统。
a.作为单独整体起作用的许多装置或设备的组合,但并不要求其中的装置或设备独立起作用。
b.作为在一个系统内其主要作用并完成单项或多项功能的许多设备或分系统的组合。
系统(System)——若干设备、分系统、专职人员及可以执行或保障工作任务的技术的组合。
通信电子设备(Communication-electronic equipment)——在广义上,只任何一种生产、发射、传递、获得、接收、储存、处理或应用电子的电磁信息的装置。
工业、科学和医疗设备(Industrial Scientific and Medical equipment)——将射频能量用于工业、科学和医疗用途的辐射装置,包括借助射频技术实现能量转换的装置,但这类装置不是也不应作无线电通用。
传输线(Transmission line)——为电能或电磁能构成一条从一处到另一处定向传输连续通路的器材装置。
接地(Grounding)——a.将设备外壳、框架或底座接到物体或运载工具的结构上,以保它们同
电位。
b.将电路或设备连接到大地或起到大地作用的、尺寸较大的导体上。
接大地(Carting)——使事物或运输工具的结构(包括金属蒙皮)与大地间实现良好的电气连接,以确保它们与大地同电位的处理方法。
功率密度(Power density)——
a.在空间某点上坡印廷矢量的值。
b.在空间某点上电磁波的量值,用单位面积上的功率表示。
功率谱密度(Spectrum power density)——单位带宽的功率密度。
② 噪声与干扰
电磁噪声(Electromagnetic noise)——与任何信号都无关的一种电磁现象。
自然噪声(Natural noise)——由自由电磁现象产生的电磁噪声。
人为噪声(Man-made noise)——由机电或其他人工装置产生的电磁噪声。
无线电噪声(Radio noise)——射频频段的电磁噪声。
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任何能中断、障碍、降低或限制通信电子设备有效性能的电磁能量。
干扰源(Interference source)——任何产生电磁干扰的文件、器件、设备、分系统、系统或自然现象。
工业干扰(Industrial interference) ——由输电线、电网以及各种电器或电子设备工作时引起的电磁扰。
宇宙干扰(Cosmic interference)——由银河系(包括太阳)的电磁辐射引起的电磁干扰。
天电干扰(Atmospheric interference)——由大气中发生的各种自然现象所产生的天线电噪声引起的电磁干扰。
辐射干扰(Radiated interference)——有任何部件、天线、电缆或连接线辐射的电磁干扰。
传导干扰(Conducted interference)——沿着导体传输的电磁干扰。
宽带干扰(Broadband interference)—— 一种能量频谱分布相当宽的不希望有的发射。
窄带干扰(Narrowband interference)—— 一种主要能量频谱落在测量接收机通带内的不希望
有的发射。
电磁脉冲(Electromagnetic pulse)——指围绕整个系统(它犹如一个天线),具有宽带大功率效应的脉冲。
电磁环境(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设备、分系统或系统在执行规定任务时,可能遇
到的辐射或传导电磁发射电平在不同频率范围内功率和时间的分布。
电磁环境电平(Electromagnetic ambient level)——在规定的试验地点和时间内,当试验样品尚未通电时,已存在的辐射及传导的信号和噪声电平。
③ 天线与传播
天线有效面积(Antenna effective area)——天线输出端子上有用功与给定方向入射平面波的功率密度之比,其入射平面波的极化方向应与天线辐射的极化方向一致。
天线有效长度(Antenna effective length)——电线的开路感应电压与被测电场强度分量之比。
天线系数(Antenna factor)——指这样一个系数,将它适当的用于测量仪的仪表读数上,就可得出以伏每米表示的电场强度或以安每米表示的磁场强度。
近场区(Near-field regions)——
a.无功进场区:紧靠着天线的、无功场起主要作用的天线区。
b.辐射进场区:在无功近场和远场区之间的天线场区,该场区场随角度的分布与离天线的距离有关
远场区(Far-field regions)——场随角度的分布基本上与天线的距离无关的天线场区。
系统用天线(System antenna)——与被测系统配套的天线,它通常随系统一起提供。
测量天线(Test antenna)——工作特性已知,并与测试设备配合使用的天线。
④ 发射和响应
发射(Emission)——以辐射或传导形式从一个源发散的电磁能量。
辐射发射(Radiated emission)——通过空间传播的、有用的或不希望有的电磁能量。
传导发射(Conducted emission)——沿电源或信号线传导的电磁发射。
宽带发射(Broadband emission)——能量频谱分布足够军与和连续的一种发射。
窄带发射(Narrowband emission)——带宽比测量接收机带宽小的一种发射。
脉冲发射(Impulse emission)——由重复频率不超过所用接收机脉冲带宽的脉冲所产生的发射。
谐波发射(Harmonic emission)——发射机发出频率为载波频率整数倍的但不是信息信号组成部分的一种电磁辐射。
寄生发射(Parasitic emission)——发射机发出的由电路中不希望有的震荡引起的一种电磁辐射。
乱真发射(Spurious emission)——在必要发射带宽以外的一个或几个频率上的电磁发射。
⑤ 干扰抑制和电磁兼容
抑制(Suppression)——通过滤波、搭接、屏蔽和接地或这些技术的任意组合,以减少或消除不希望有的发射。
屏蔽体(Shield)——为了阻止或减少电磁能传输而对装置进行封闭或遮蔽的一种阻挡层。
电磁敏感性(Electromagnetic Susceptibility)——设备、分系统或系统暴露在电磁辐射下所呈现的不希望有的响应程度。
降级(Degradation)——任何设备、分系统或系统的工作性能偏离预期的指标,使工作性能出现不希望的偏差。
辐射敏感度(Radiated susceptibility)——对造成设备降级的辐射干扰场的度量。
传导敏感度(Conducted susceptibility)——当引起设备不希望有的响应或造成其性能将级时,对在电源、控制或信号引线上的干扰信号电流或电压的度量。
敏感度门限(Susceptibility threshold)——指使试验样品呈现最小可分辨的不希望有的响应的信号电平。
电磁干扰控制(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control)——对辐射和传导能量进行控制,使设备、分系统或系统运行时尽量减小或降低不必要的发射。
电磁易损性(Electromagnetic vulnerability)——系统在人为的恶劣环境中遭到一定程度的机理性威胁后,在执行任务时经常出现有限度将级的一种特性。
电磁兼容性故障(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malfunction)——由于电磁干扰或敏感性原因,使系统或有关的分系统及设备失灵,从而导致使用寿命缩短、运载工具受损、飞机失事或系统效能发生不允许的永性下降。
辐射危害(Radiation hazards)——泛指电磁辐射对燃料、电子设备、武备和人体的危害。
1.3 电磁干扰效应
形成电磁干扰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因素:
① 电磁干扰源,指产生电磁干扰元件、器件、设备、分系统、系统或自然现象。
② 耦合途径或称耦合通道、指把能量从烦扰源耦合(或传输)到敏感设备上,并且该设备产生相应的媒介。
③ 敏感设备,指对电磁干扰发生响应的设备。电磁干扰的效果包括系统内部干扰和系统之间干扰两个方面。
系统内部干扰
① 雷达干扰飞机的导航系统
② 传输线干扰电信系统
③ 移动电台干扰电视接收机
④ 输电线的瞬态变化干扰计算机系统
⑤ 远处的调频发射台和电视发射台干扰近处的调频和电视发射台。
系统之间干扰
① 汽车发动机系统对汽车内无线电接收机的干扰
② 雷达发射机的能量泄漏对雷达发射机的干扰
③ 地线回路电流引起无意中的级间耦合
④ 计算机中的磁盘驱动器的磁场对低电平数字电路的干扰
⑤ 数字电路对公用同一电源的低电平模拟电路的干扰
2. 电磁兼容性的实施
2.1 电磁兼容性的实施
实施电磁兼容性的目的是保证系统或分系统的电磁兼容性。从总体上看,电子、电气设备或系统的电磁兼容性实施,必须采取技术和组织两方面的措施。
所谓技术措施,包括系统工程方法、电路技术方法、设计和工艺的总和。其目的是改善电子、电气设备的性能。采用这些方法是为了降低干扰源产生的干扰平,增加干扰在传播途径上的衰减,降低敏感设备对于干扰的敏感性(或提高抗扰度)等等。所谓组织措施,包括对各设备和系统进行合理的频谱分配、选择设备或系统分布的空间位置,还包括制定和采用某些限制规章,目的在于整顿电子、电气设备的工作,以便消除非有意干扰。
2.2 电磁兼容性问题的解决
由于电子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广泛应用,在人类活的空间无处不充斥着电磁波,因此,电子设备不解决电磁波干扰问题,就不能兼容工作。在实际应用中,人们在研究抗干扰技术方面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不断地研究出许多实用的方法来消除电磁干扰。
(1)实验发现汽车工作时,电磁干扰相当突出,严重时会损坏电子元器件。因此,汽车电子设备的电磁环境最为恶劣,汽车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问题也特别受到人们的重视。汽车点火所产生的高频辐射最为突出。日本和美国等先进国家的环保部门为防止汽车电气噪声对环境的污染,规定只能使用带阻尼(如碳芯)的屏蔽线作为点火线,实践表明这是很有效的措施。
(2)为了解决微电技术,尤其是计算机在汽车上的应用和推广,根据需要和实际要求,可以设计出效果良好的滤波电路,置于前级可使大多数因传导而进入系统的干扰噪声消除在电路系统的入口处可以设置隔离电路,如变压器隔离和光电隔离等解决通过电源线、信号线和地线进入电路的传导干扰,同时阻止因公共阻抗、长线传输而引起的干扰;也可以设置能量吸收回路,从而减少电路、器件吸收的噪声能量;或通过选择元器件和合理安排电路系统,使干扰的影响减小。
(3)微机设备的软件抗干扰主要是稳定内存数据和保证程序指针。微机是一个可编程控制装置,软件可以支持和加强硬件的抗干扰能力。如果微机系统中随机内存RAM 主要用于测量和控制时数据的暂时存放,内存空间较小,对存放的数据而言,若将采集到的几组数据求平均值作为采样结果,可避免在采集时因干扰而破坏了数据的真实性;如果存放在随机内存中的数据因干扰而丢失或者数据发生变化,可以在随机内存区设置检验标志;为了减少干扰对随机内存区的破坏,可在随机存储器芯片的写信号线上加触发装置,只有在CPU 写数据时才发。软件抗干扰的措施也很多,如数字滤波程序、抗窄脉冲的延时程序、逻辑状态的真伪判别等。有时候,必须采用软件和硬件相结合的办法才能抑制干扰,常用的办法是设置一个定时器,从而保护程序正常运行。
(4)近年来,电子仪器向着“轻、薄、短、小”和多功能、高性能及成本低方向发展。塑料机箱、塑料部件或面板广泛地应用于电子仪器上,于是外界电磁波很容易穿透外壳或面板,对仪器的正常工作产生有害的干扰,而仪器所产生的电磁波,也非常容易辐射到周围空间,影响其它电子仪器的正常工作。为了使这种电子仪器能满足电磁兼容性要求,人们在实践中,研究出塑料金属化处理的工艺方法,如溅射镀锌、真空镀(AL)、电镀或化学镀铜、粘贴金属箔(Cu 或AL)和涂覆导电涂料等。经过金属化处理之后,使完全绝缘的塑料表面或塑料本身(导电塑料)具有金属那样反射。吸收、传导和衰减电磁波的特性,从而起到屏蔽电磁波干扰的作用。实际应用中,采用导电涂料作屏蔽涂层,性能优良而且价格适宜。在需要屏蔽的地方,做成一个封闭的导电壳体并接地,把内外两种不同的电磁波隔离开。实践表明,若屏蔽材料能达到(30~40)dB 以上衰减量的屏蔽效果时,就是实用、可行的。
(5)由于电子技术应用广泛,而且各种干扰设备的辐射很复杂,要完全消除电磁干扰是不可能的。但是,根据电磁兼容性原理,可以采取许多技术措施减小电磁干扰,使电磁干扰控制到一定范围内,从而保证系统或设备的兼容性,例如,通信系统最初设计时,就应该严格进行现场电波测试,有针对性地选择频率及极化方式,避开雷达、移动通信等杂波干扰;高压线选择路径时,应尽量绕开无线电台(站)或充分利用接收地段的地形、地物屏蔽;接收设备与工业干扰源设备适当配置,使接收设备与各种工业干扰源离开一定距离;在微波通信电路设计中,为了减少干扰,可采用天线高低站方式调整微波电路反射点,并利用山头阻挡反射波,使之不能对直射波形成干扰。另外,微波铁塔是独立的高大建筑物,应采用完善的接地、屏蔽等避雷措施。
3. 电磁兼容的技术标准
3.1 国家标准
基 础 类 标 准
GB/T 4365--1995 电磁兼容术语
GB/T 6113--1995 无线电干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规范
GB 3907--83* 工业无线电干扰基本测量方法
GB 4859--84* 电气设备的抗干抗扰度性基本测量方法
GB/T 15658--1995 城市无线电噪声测量方法
通 用 类 标 准
GB 8702--88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
GB/T 13926.1--92 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的电磁兼容性总论
GB/T 13926.2--92 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的电磁兼容性静电放电要求
GB/T 13926.3--92 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的电磁兼容性辐射电磁场要求
GB/T 13926.4--92 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的电磁兼容性电快速瞬变脉冲群要求
GB/T 14431--93 无线电业务要求的信号/干扰保护比和最小可用场强
产 品 类(产品族)
GB 4343--1995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动、电热器具,电动工具以及类似电器无线电干扰特性测量方法和允许值
GB 4824--1996 工业、科学和医疗(ISM)射频设备电磁骚扰特性的测量方法和限值
GB 6833.1--86* 电子测量仪器电磁兼容性试验规范总则
GB 6833.2--87* 电子测量仪器电磁兼容性试验规范 磁场敏感度试验
GB 6833.3--87* 电子测量仪器电磁兼容性试验规范 静电放电敏感度试验
GB 6833.4--87* 电子测量仪器电磁兼容性试验规范 电源瞬态敏感度试验
GB 6833.5--87* 电子测量仪器电磁兼容性试验规范 辐射敏感度试验
GB 6833.6--87* 电子测量仪器电磁兼容性试验规范 传导敏感度试验
GB 6833.7--87* 电子测量仪器电磁兼容性试验规范 非工作状态磁场干扰试验
GB 6833.8--87* 电子测量仪器电磁兼容性试验规范 工作状态磁场干扰试验
GB 6833.9--87* 电子测量仪器电磁兼容性试验规范 传导干扰试验
GB 6833.10--87* 电于测量仪器电磁兼容性试验规范 辐射干扰试验
GB 7343--87*
10kHZ~30MHZ 无源无线电干扰滤波器和抑制元件抑制特性的测量方法
GB 7349--87* 高压架空输电线、变电站无线电干扰测量方法
GB 9254--88 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干扰极限值和测量方法
GB 9383--1995 声音和电视广播接收机及有关设备传导抗扰度限值及测量方法
GB 13421--92 无线电发射机杂散发射功率电平的限值和测量方法
GB 13836--92*
30MH2~1GH 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设备与部件辐射干扰特性允许值和测量方法
GB 13837--1997 声音和电视广播接收机及有关设备无线电干扰特性限值和测量方法
GB/T 13838--92声音和电视广播接收机及有关设备辐射抗扰度特性允许值和测量方法
GB 13839--92 声音和电视广播接收机及有关设备内部抗扰度允许值和测量方法
GB 14023--92车辆、机动船和由火花点火发动机驱动的装置的无线电干扰特性的测量方法及允许值
GB 15540--1995 陆地移动通信设备电磁兼容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GB 15707--1995 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
GB/T15708--1995 交流电气化铁道电力机车运行产生的无线电辐射干扰的测量方法
GB/T15709--1995 交流电气化铁道接触网无线电辐射干扰测量方法
GB 15734--1995 电子调光设备无线电骚扰特性限值及测量方法
GB 15949--1995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设备与部件抗扰度特性限值和测量方法
GB/T 16607--1996 微波炉在1GHz 以上的辐射干扰测量方法
GB 16787--1997G 30MHz~1GHz 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辐射测量方法和限值
GB 16788—1997 30MHz~1GHz 声音和电视信号电缆分配系统抗扰度测量方法和限值
系 统 类
GB 6364--86 航空无线电导航台站电磁环境要求
GB 6830--86 电信线路遭受强电线路危险影响的容许值
GB 7432--87* 同轴电缆载波通信系统抗无线电广播和通信干扰的指标
GB 7433--87* 对称电缆载波通信系统抗无线电广播和通信干扰的指标
GB 7434--87* 架空明线载波通信系统抗无线电广播和通信干扰的指标
GB 7495…87 架空电力线路与调幅广播收音台的防护问距
GB 13613--92 对海中远程无线电导航台站电磁环境要求
GB 13614--92 短波无线电测向台(站)电磁环境要求
GB 13615--92 地球站电磁环境保护要求
GB 13616--92 微波接力站电磁环境保护要求
GB 13617--92 短波无线电收信台(站)电磁环境要求
GB 13618--92 对空情报雷达站电磁环境防护要求
GB/T13620--92 卫星通信地球站与地面微波站之间协调区的确定和干扰计算方法
注:凡标记“*”的国家标准在清理整顿中已改为推荐性国家标准。
3.2 世界各国军事EMC 标准概述
军用EMC 技术、设备(系统)等与有关标准和规范关系密切,在EMC 设计技术方面,美国是EMC 研究机构最多、标准与规范最多、配套最齐全并系列化的国家,美国已形成了健全的EMC 管理机构,并已制定了一系列成套的技术标准与规范及手册,尤其是美军更有其成功的经验,美军用标准及军用手册等就是他们的成功经验之总结。而且,随着电磁环境的日趋复杂和恶化,美军的EMC 标准与规范也越来越完善和考虑周详细致。所以,世界各国的EMC 军用标准基本上通用美国军用标准、规范及手册。
A 美国的军用EMC 标准(MIL)
美军用EMC 标准是一套完整的、应用广泛的标准。1965 年,针对美国各军兵种自行制定了各自的标准,给实际使用带来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的状况,美陆海空三军联合制订了MIL-STD-460 系列标准,其中,461 和462 标准于1967 年7 月正式发布,从而形成了美军第一代配套的EMC 标准和规范;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美军又修订和颁布了MILSTC-461 A 等标准,形成美军第二代EMC 标准和规范;1980 年4 月,颁布了MIL-STD-461 B 与MIL-STD-462 配套使用,成为美军第三代EMC 标准和规范;1986 年8 月颁布了MIL-STD-461 C;1991 年海湾战争后,美军经过总结和修订,于1993 年1 月颁布了MIL-STD-461 D 和462D,与以前的版本相比较,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下面将重点介绍几个比较重要的美军EMC 标准、规范及手册
a. MIL-E-6051 D 系统电磁兼容性要求
本规范概述了系统电磁兼容性的总要求,包括系统电磁环境控制、雷电防护、静电、屏蔽和接地。它适用于整个系统,包括一切有关的分系统和设备。这是美军最初的系统规范。其它几种规范如:用于空间火箭的MIL-STD-1541 是从这个文件导出来的。1992 年为适应空军采购的需要,对6051 进行了更新,修改为MIL-STD-1818。
b. MIL-STD-461 D 电磁干扰发射和敏感度控制要求
本标准制定了在设计和采购国防部所属及代办机构用的电子、电气、机电设备和分系统时,为控制其电磁发射特性和电磁敏感特性所需的文件和设计要求。该标准在军用设备的设计和研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改善设备级和系统级的EMC 状况,提高设备和系统的效能起到了重要作用。该标准是国际上EMC 领域最受关注的标准,在控制EMI 的研究领域中有重大的影响作用,也是改版最多、最快的标准之一,而且,它的每次改版都有较大的影响。
c. MIL-STD-462D 电磁干扰特性的测试
本标准与MIL-STD-461D 配套,其试验方法适用于电气、电子和机电设备的电磁发射和敏感度特性的测量,旨在确定军用设备和分系统是否符合MIL-STD-461D 的要求。该标准于1993 年1 月发布,代替1967 年7 月的MIL-STD-462 的版本。新版本之所以称为MILSTD-462 D,就是为了与MIL-STD-461 D 配套,实际上从未发布过MIL-STD-462 的“A”、“B”、“C”修订版本。该版本与以前的版本相比,已经发生了实质性变化,试验方法中,有的已经取消,有的也作了重大的修改,当然也还有新增补的内容。
d. MIL-STD-1541 A 航天系统电磁兼容性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整个航天系统,包括运载火箭、飞行器、遥测、跟踪和指令系统以及有关航空
航天地面设备。要求作全系统的电磁兼容性试验,强调设计阶段的电磁兼容性分析,并制定一个按系统参数产生的干扰要求,按此要求对飞行器或地面站作全系统的电磁兼容性试验。并在工程试验阶段前解决已预测到的EMC 问题。极力反对那种通过试验发现问题后再来寻求补救措施的干扰控制方法。该标准于1973 年10 月发布,经修订后于1987 年12 月发布了第二版,即MIL-STD-1541 A。它对MIL-STD-461 中的某些试验项目的极限值等作了修改,并增加了一些新的要求。
e. MIL-STD-1385 B 预防电磁辐射对军械系统危害的一般要求
本标准对暴露在电磁场中具有电子引爆装置的武器规定了防止引起危害性的一般要求。本标准适用的标称频率范围是200KHz~18GHz 和33~40GHz。本标准的这些要求适用于所有海军武器系统安全和应急装置,以及其它内部装有电起爆炸药、推进剂或烟火元件的辅助设备。由于雷达和通信设备的辐射功率越来越大,这就更需要重视电磁辐射对军械系统的危害。这些危害是由于军械系统使用了可由电磁能量意外引爆的电爆装置。除了考虑可能产生的危害以外,也应考虑性能降低。
f. MIL-STD-263A 电气和电子零件、组件与设备(电气触发引爆装置除外)的静电放电防护控制手册。本手册为制订、实施和监督静电放电控制计划提供指南,重点包括鉴别电气和电子零件、组件与设备上静电放电的起因及后果;静电放电的控制预防措施;对静电放电防护材料和设备的选择与应用考虑;静电放电防护工作和接地工作台的设计与构造;静电敏感产品的操作、处理、包装和标志;人员培训计划的制定;静电放电防护工作区及接地工作台的鉴定等。它提供了实施MIL-STD-1686(用于电工与电子元件、部件及设备保护的静电放电控制计划)所必需的各种信息与数据。该手册的特点是指南性质,所提供的数据、资料详细,可操作性强。
g. MIL-STD-1686C 用于电工与电子元件、部件及设备保护的静电放电控制计划。
该标准涉及对易遭静电放电损害的电气电子零件在设计、试验、检查、维修、制造、加工、装配、安装、包装、贮存等各个环节在制定和实施静电放电控制时的要求,及对这些要求的情况进行检查和评审。本标准适用于静电敏感电压小于16000V 的Ⅲ类产品(Ⅰ类为0~1999V;Ⅱ类为2000~3999V;Ⅲ类为4000~15999V)。在标准附录中给出了通过试验确定产品敏感类别的准则和程序。
h. MIL-STD-1397A 海军系统标准数字数据输入/输出接口。
该标准为用于数字数据传送的标准I/O 接口,规定了物理特性、功能特性及电气特性方面的要求。
i. IMIL-STD-285A 电子试验用电磁屏蔽室的衰减测量方法
该标准包括频率范围从100Khz~10000KHz 的电子试验用电磁屏蔽室的衰减特性测量方法。
j. MIL-STD-1857 接地、搭接和屏蔽设计应用
本标准规定了接地、搭接和屏蔽设计应用的特性,适用于建造与安装船用台站、地面固定台站、可移动的和地面机动的电子设备、电子分系统及电子系统。
k. MIL-HDBK-237A 平台、系统和设备电磁兼容性管理指南
本文件旨在给国防部负责平台、系统和设备的设计、研制、采办的管理人员,为达到所希望的电磁兼容性程度制订有效的工程计划提供必要的指南。手册中描述了为在平台、系统或设备的寿命周期中获得所希望的兼容性,保证电磁兼容性在寿命周期中的综合所必须采取的步骤。
l. MIL-HDBK-241 A 电源中减少电磁干扰的设计指南
本手册在技术上对电源设计者们提供了指导,已经证明这些技术在减少由电源产生的传导性和辐射性干扰上是有效的。本手册是由有关电源的广泛而分散的书刊中取得的资料和从电磁干扰工程师经验中获得的实际装配技术的综合汇编。
m. MIL-HDBK-253 系统预防电磁能量效应的设计和试验指南。
本手册的目的是为方案管理人员提供电子系统预防电磁能量有害效应的设计和试验指南。
2.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的军用EMC 标准
NATO 曾对设备和系统级EMC 规范进行了几次重大修改。分别用于设备及系统设计的STANAG 3516、STANAG 3614 均有多种版本。这些文件与MIL-STD-461 和MIL-STD-6051D相类似。
3. 英国(RAE)的军用EMC 标准
在英国,航空和飞行武器系统方面的军用EMC 规范与民用标准共用,于1960 年使用共同标准BS.2G.100,接着,在1967 年和1972 年进行了修订,使之成为BS.3G.100。随着军事环境恶劣程度的增加,RAE 着手一项研究计划,目的在于制定一个新的飞机EMC 规范,这就是FS(F)510 规范。这个规范不包括专用通信测试,如:静噪声和互调。这是因为,在英国这些内容都是包含在设备的性能规范之中。
4. 德国(VG)的军用EMC 标准
在德国,EMC 军用规范的VG 系列(VG95 370~VG 95 377)几乎是很完整的。此外,此系列为规范的综合性文件,它对USA 规范做了重大修改并进行了扩展,包括EMC 测试控制和管理的各个方面。
5. 日本的军用EMC 标准(防卫厅标准NDS)
有NDSC 0011B 电磁干扰试验方法;NDSC 6001 舰船用数字接口等标准。